簡介:《NOOMAKHIA》的目標和任務
『開放式三元法則』
《Noomakhia》系列由五本書組成,這五本偉大著作有條不紊地銜接著彼此。第一本書名為「三大標誌」:象徵著阿波羅、狄俄尼索斯和希栢利所代表的哲學概念,這本書奠定了整個Noomakhia學說的核心,並詳細的描述了它。
《Noomakhia》實際上是另一本書: 「尋找黑暗標誌」的延續。我們認為這項充滿啟發性的旅程已經啟動,但尚未完成,而且 誰知道呢,也許它永遠無法被完成。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將它持續下去的必要性。無論是杜金教授的哲學課程還是「尋找黑暗標誌」中指定的主題、情節和軌跡,都將在這裡向不同的方向進一步發展,並且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在這裡,我們提議讓位於本系列書籍核心的基本直覺以其自身的意志和自由的方式展開,並且我們有意識地承擔這種導致不同視野和話題的風險,這理所當然地會引起恐懼甚至爭議。但這是值得的,這個開放的展覽被構想出來,它反映了人們的智慧在積極和自由沉思的過程。我們正朝著「尋找黑暗標誌」的方向進一步前進。這就是目標。
其次,我們面臨著重拾柏拉圖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的重要使命,復興它們的議程將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在柏拉圖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位哲學家或某個學派的創始人,我們相信柏拉圖代表了哲學本身的焦點。他產生了所有其他哲學家都只能理解或試圖解釋的哲學範式。為了充分認識這種學說,我們有絕對的必要,積極接受柏拉圖主義或其他基於永恆本體論的哲學/宗教立場。新時代(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思維將永恆的概念拆解為“可疑的假設”、“神話”、“非科學” 和 “古板”的。永恆本身被時間本體論(歷史、過程、發展和進化)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柏拉圖和柏拉圖主義開始被錯誤解讀與歪曲,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柏拉圖曾經的真理被當作兒童或青少年的話語來對待。事實是,如果我們像他那個時代的人或他本人那樣學習柏拉圖理念,一切就完全不同了。如果他談到永恆、上帝和精神意志,那麼我們應該親自經歷並體驗這些,只有當我們試圖直接理解柏拉圖和柏拉圖主義時,我們才會知道這是否可能。如果我們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柏拉圖主義者,我們是否會成功地將永恆的維度引入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時代呢?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現代性和後現代性明確地建立在對永恆維度的拒絕之上。為了進行這樣的嘗試,有必要在意識中完成一場根本性的革命 —— 一場柏拉圖主義的革命。為了接近柏拉圖,我們首先必須意識到,絕對真理要求我們適應它,而不是它適應我們的理解。即使是那些最純粹的理論。這就是我們的起點:「尋找黑暗標誌」,而現在,我們將在當前的系列中繼續這場旅程。
在這裡,我們將進一步研究柏拉圖主義(通過深刻的哲學分析,深入柏拉圖主義本身並吸收其要素),即阿波羅的知識世界,這是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黑暗標誌”及其結構與淺色標誌的區別所必需的。除此之外,我們將探討許多哲學/人類學與神學情節、主題和方法,這些情節、主題和方法使我們能夠提出一個假設:(一個更隱藏的“黑色徽標”真實存在,它是偉大母親的徽標 (Cybele),或稱為所謂的“黑色哲學”)因此,狄俄尼索斯的深色標誌不僅與阿波羅的淺色標誌形成對比,也與希栢利的另一種黑色標誌形成對比。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研究這個黑色標誌,這個“第三標誌”,它最不像標誌本身,而是“物質”、“空間”、“自主肉體”、“反叛虛空”,甚至“瘋狂” 。在這裡,我們到達了本體論和知識學中一個非常令人不安的領域,儘管如此,它仍需要在我們整體哲學計劃的框架內被掌握和概念化。這是一個關於狄俄尼索斯和希栢利的問題,有關於他們的對應關係和差異。
還記得一開始我說過《Noomakhia》是由五本書組成的系列作品嗎?後續的四本書分別為: 「歐洲的標誌:時空的地中海文明」、「邊境文明」、「在西方的另一邊:第一部分—伊朗 印度 印歐文明」以及「在西方的另一邊:第二部分—中國、日本、非洲和大洋洲」我們將把我們的研究重點過渡到標誌的水平多樣性主題上(而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專注於研究垂直多樣性)。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將完成以下任務。
我們必須破譯由(海德格爾)提出的“存在範疇”與所謂“文化多樣性”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此在”(德语:Dasein)是海德格爾在他的巨著《存在與時間》中所提出的哲学概念,我們的工作是為這個概念構建出一個具體的現實結構,闡明我們所研究的每個社會所對應的身份,以及這種深層身份與每個文明標誌所呈現之層次之間的對應關係。簡單來說,所有這些文明和它們各自的本體論。
我們將舉幾個有關存在主義的案例,並從結構上探討它們如何被塑造成由哲學、神話、形上學、儀式與行為模式的文化綜合體。這麼做的目的是展示不同的文化和歷史上的文明如何被歸類在不同結構的標誌基礎上,並反映了這三個垂直標誌元素的獨特和原始組合。同時,我們不會將我們的目標限制在必須將不同文明的標誌簡化為我們早先提出的阿波羅、狄俄尼索斯和庫柏勒三元體系中。在遇到不同的文化、宗教和民族時,我們準備好迎接最意想不到的組合變化,這些組合和變化可能會證實或否定我們最初設想的三個標誌模型,也許我們將糾正它,甚至是反駁它。我們最不想要的,就是單純將一個枯燥的、演繹的模型投射到不同文化的國家和群體中。如果我們的理論在某些情況下不適用,我們準備好重新考慮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同意謹慎且有限度的重建那個社會、民族或集體的文明(橫向標誌),並在調整後如實呈現,而不會扭曲我們的起點。這就是《Noomakhia》作為一個企劃的開放性。從我們基於柏拉圖主義的三元法則開始(儘管是自由解釋和實質上的重新概念化了一些東西,特別是關於“χχρα”、“物質”、“形而上學”、“本體論”和宇宙學中元素的問題),我們將嘗試對我們研究的所有文明建構一個意識模型。如果成功,我們將鞏固我們原來的地位;如果此方法需要修改和完善,那麼我們已經準備好執行此操作了;如果結果證明它完全不適用,那麼我們甚至準備停止並著手尋找一個新的。但無論如何,基於性質和結構的思考永遠不會停下。
『關於萬物之父』
作為標題《Noomakhia》的字面意思是“思想之戰”,也可以被理解為“意志之戰”、“精神之戰”,甚至是“思維的戰爭”——旨在強調邏輯結構的衝突本質,以及意識領域的多樣性,在每個領域中的驚喜、衝突、困境、鬥爭、矛盾和對立都在等待著我們。思想的領域就是戰爭的領域(屬靈之戰):思想不僅與現象、物質及其自身重組為元素,也展現出了縱向和橫向的複雜多樣性,以不同的平面和不同的幾何形狀滲透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戰爭,即使是最殘酷和血腥的戰爭,與眾神對抗泰坦、巨人、元素、惡魔和天使的戰爭相比,也只是蒼白無力的。而如若將這些反過來,你也只能夠得到一些數字,這說明了更可怕和深刻的戰爭在思想中展開,在理性的領域和它的極限,在這些邊界中,思想本身與瘋狂區域接壤。因此,一切事物都是《Noomachy》的一部分,根據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的說法,戰爭是萬物之父 (πολεμος πατηρ παντων)。事實上《Noomakhia》的最大使命與主題正是關於探討這個“萬物之父”。